公民监督 维权纪实 冯正虎:上海失地农民十六载艰难维权的感想

冯正虎:上海失地农民十六载艰难维权的感想

2025年1月21日,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区的失地农民与法律顾问冯正虎,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失地农民代表等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了过去十六年的维权历程。

在这次聚会上,失地农民们表达了对法律顾问及长期帮助他们维权的律师的感激之情,同时对未来的维权事业充满期待。在这个十六周年的节点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普通百姓对公平正义的勇敢追求,也窥见了中国依法治国进程中仍需面对的挑战。

上海莘庄失地农民与浦东新区失地农民抱团取暖,十六载艰难维权历程令人感慨。

失地维权历程概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失地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权益受损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土地作为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其被违法侵占不仅剥夺了失地农民的财产权,也侵蚀了社会公平与法治的根基。面对不公,许多失地农民毅然走上维权之路,试图通过上访和法律途径追讨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这一过程中暴露出的司法不公与行政不作为,反映了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下,地方政府并未实质性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反而更多地采取“维稳”手段掩盖矛盾。在“依法治国”方针推进过程中,尽管信访制度有所改革,但对失地农民而言,司法程序繁琐与效率低下的问题依然突出。以上海莘庄失地农民为例,他们自2008年开始维权,但屡遭立案困难。自2011年起,他们通过艰难的集体请愿寻求突破,但多达483次的请愿依然难以撼动地方司法机构的不作为。与此同时,他们还多次通过人大代表沟通、与地方政府协调,但利益格局的复杂性使问题始终未能根本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9月,中央政府派出由国家信访局副局长王耀东带队的督导组赴上海调查失地农民问题。同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总理温家宝明确提出保护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缺乏落实的意愿和行动,在阳奉阴违的操作下,问题不但未得到缓解,反而逐步恶化。这不仅使失地农民的权益一再受损,也进一步削弱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依法治国中的挑战

“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理应成为解决政府与人民之间纠纷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失地农民的维权过程中,这一理念在实践中面临诸多结构性障碍。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行政推诿以及法治意识薄弱,使得原本可以通过立案和裁决解决的问题陷入了漫长的僵局。

以上海为例,上海莘庄失地农民在2011年至2024年期间,不断奔走于上海市闵行区法院上访要求立案。然而,法院不仅不立案,甚至连拒绝受理的裁定书也迟迟不给出。这严重违背了司法程序的透明性与公正性。与此同时,在信访途径上,地方政府以缓兵之计安抚基层群众,并将问题推给司法系统处理。而上海法院又违背依法治国精神,将应当审理的问题返还给政府。双方推诿责任的现象,造成了长达十六年的僵局。

失地农民的维权行动,也因触及了一些腐败官员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面临着巨大的阻力。一些参与维权的人员甚至遭遇拘留和失去自由的待遇,这不仅对他们造成了直接伤害,也对依法维权的理念造成了打击。

反思与展望

在长达十六年的维权过程中,失地农民为了公平和正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维权代表已经年迈,有的人甚至含冤离世。2023年,莘庄的两名维权农民不幸去世,这无疑是整场维权运动的一大悲剧。然而,失地农民们并没有因此屈服,他们在2024年继续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将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不作为的问题提交到第三中级法院。然而,即便法院最终立案,裁定书仍然未能满足失地农民的期望。

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失地农民的问题不仅是个案,也是对整个中国法治体系的一次检验。法院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相推诿,不仅伤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法治的权威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官僚主义和漠视群众呼声的行为,违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宗旨。然而,在失地农民的问题上,地方政府却丧失了立场,将解决问题的责任层层推卸。失地农民们的处境不禁让人深思:如果土地权益、住房权益以及生活保障权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所谓的依法治国是否仅流于形式?

上海失地农民维权事件反映出,解决土地权益问题需要更有力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力。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法治框架下,才能真正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提醒我们,社会治理若不能触及问题根本,最终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加高昂。

未来的期待  

2025年是失地农民维权的第十七个年头,也是中国政府在信访工作上的攻坚年之一。这意味着失地农民的困境有望引起更高层次的重视,但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真正付诸行动,切忌再用推诿搪塞的老办法应付。从长远看,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不在于表面上的“维稳”,而在于通过法律和制度进行深层次的纠错与改革。  

首先,地方政府应以失地农民的案例为契机,反思农村土地制度及宅基地财产权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群众土地权益的保护力度。其次,司法机构应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坚持司法独立与透明原则,对有争议的问题公正裁量,为失地农民提供实质性的救济。  

最后,失地农民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次推动。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信访和立案机制,确保群众合理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避免类似问题长期僵持的状况。  

结语  

十六年,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也是上海莘庄工业区失地农民维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些象牙塔之外的普通人,用行动推动了法治进程,也为我们反思依法治国的实际成效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新的2025年,他们的维权之路仍在继续,而这不仅是属于他们的斗争,也是依法治国理念落实的试金石。让我们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失地农民的呼声能够真正得到善意倾听,公平正义的旗帜能够屹立于每一位公民心中。

2025年1月25日

图1、上海失地农民维权

图2、2025年1月12日浦东失地农民辞旧迎新聚餐

图3、2025年1月21日莘庄失地农民辞旧迎新聚餐

图4、2015年5月15日莘庄失地农民在上海法院第483次请愿立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民监督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mjd1.org/?p=388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524687100

邮箱: fzh999net@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